“杨花柳絮随风舞,雨生百谷夏将至。”在这春意正浓的“人间四月天”,在区小学数学教研室的组织下,我有幸参加了4月19日——4月21日在苏州举行的第35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,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,共同享受大师们带来的现场教学盛宴。
徐斌老师执教的六年级《数的认识(总复习)》一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徐老师从播放苏州拙政园的视频导入,呈现一段包含各种数据的文字,从而展开了有关“数的认识”的回顾和梳理。通过自主研究整数、合作探究分数和小数、小组讨论三个问题,完成数的意义(计数单位×个数)、价值(数量,关系)的体系架构。教师在教学中过渡自然无痕,或引或放,掌控自如;学生学习积极主动,在丰富的活动中收获知识与方法。
曾娴秋老师执教观摩课《加法的数量关系》,新课伊始,在苏州湾博物馆统计数据的情境中,设置问题情境,引导学生体会数量关系,并尝试用简洁的方法表达数量关系,从而建立“分量+分量=总量”的加法数量关系模型。又提出综合性问题,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,圈一圈、说一说,从而领会“分量”与“总量”的应变性。
强震球老师带来了四年级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》。课堂上,强老师让学生经过“猜想——探究——验证”的学习过程,依据已有知识经验,通过平铺单位面积的方式排除错误猜想,再让学生开展剪拼活动,得出一般结论,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。最后强老师改变传统的练习巩固环节为延伸活动,由三个问题:“1.还能怎样剪?2.为什么要沿着高剪?3.不同位置的剪拼有什么联系?”引发学生深入讨论,拓展学生的思维。
贲友林带来的是三年级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》。贲老师没有华丽的语言、精美的课件,仅用一个展台、一张学习单,就带领学生估一估、摆一摆、填一填。“还能用更少的单位摆吗?”学生一次次突破,摆出更为简洁的方法。“你能一个单位,知道需要多少个单位铺满它吗?”让学生陷入不可思议的境界。一摆一画,柳暗花明,让学生瞬间领会老师的意图,又有效地将面积与度量建立联系,面积公式的推导就水到渠成。贲老师精彩演绎了 “我们要上好公开课,更要上好每一节家常课。把公开课上成家常课,把家常课上成公开课。”的观点,教我们如何在守正中创新,在创新中守正。
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带来的是三年级《周长的认识》。吴老师从“面”到“周”的剥离,再到“周”与“周长”的感悟,让学生亲自体验。当孩子们不知所措时,吴老师从容不迫,不越过任何一个细节,并用自己幽默通俗的语言,让孩子一步步去思去讲,是一个真正心里有学生、眼里全是学生的好老师。
“博学而不穷,笃行而不倦。”在这次的活动中,观摩大师们的现场教学,我收获满满。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,不断改进,并将所学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中。(文/图:骆后武 二审:杨玲 终审:杨海云)
|